厦门:对不起,福州,强省会不是零和博弈!一种观点认为,厦门的发展,就是吃了计单、副省,加上各种经济示范区、开放区、实验区的红利,才把三线城市的底子,强行提升到了二线。
厦门可是上限也就在这儿了,较小的体量就是最大的问题。看看厦门的电子机械两大支柱产业,十三五增长缓慢,配套产业甚至大幅度下降,下游购买力不足。
高房价又使得厦门大学人才流出,尽管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仍略微领先福州,但是强省会下的福建科学城会大大弥补这一劣势,剩下的知名度和服务业,已经是厦门为数不多的优势了……
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厦门的头衔最主要就是一开始的经济特区,其次是计单和副省,因为计单必是副省,所以可以看作是同一个。至于什么经济示范区,开放区,实验区,厦门并没有。
应当看到,经济特区在90年代已经不特了,经济特区承担试验田的任务,所以很多试验有效的成果,很快就会在全国性推广,包括福州也有受惠。
厦门至于说厦门工业增长缓慢,配套产业大幅下滑,也与事实不符。厦门现在根本看不出颓势,在工业上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中航锂电和海辰已经开工建设,宁德时代注册公司准备拿地,规划产能可达GWh,下游配套的车企也即将进驻。电子方面,天马微,士兰微,联芯势头都不错。衰退一说从何而来?只不过是未来十年,厦门工业大头会从传统的机械转向新产业。
厦门:对不起,福州,强省会不是零和博弈!应当看到,福建施行强省会战略,不是截长补短,更非零和博弈,不代表其他地区必然会衰弱。再说,厦门的政策资源向来都是上面给的,财政也独立于福建省。今后福建的城市格局,大概率是双核驱动。
厦门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