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厦门日报社《特区论坛》专版
刊发理论文章
《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提升——
厦门市纪委监委创新分领域整治模式实践的探究》
聚焦厦门市纪委监委
创新分领域整治模式的做法和启示
文章首先介绍了
厦门市纪委监委
探索实践分领域整治模式
所取得的成效
厦门市纪委监委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眼于一体推进“三不”,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探索实践分领域整治模式,按照一个领域一个系统分类有序整治的思路,通过拉网式排查聚焦重点、全方位体检精准定位、微创式手术切除病灶、跟踪式诊疗广谱抗菌,全面部署,渐进推进,不断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取得反腐败斗争有效突破。
五年来,先后对12个系统和部门进行整治,有力遏制了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铲除了个别部门“靠山吃山”的行业“潜规则”,全面净化了*治生态,维护了市场公平秩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年,厦门GDP增长7.9%,增速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省对市绩效考核得分94.48,为历年最高分值,原始分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文章提到
年
厦门市纪委从维护经济特区清新*治生态
和一流发展环境的全局高度
提出分领域整治工作理念
年,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治生态的任务艰巨繁重。同年,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式挂牌成立,厦门市委市*府提出,以此为契机,全面启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社会转型。新任市纪委主要领导到任后,按照中央和省纪委的统一部署,以及市委的具体要求,结合全市问题线索大起底,综合研判反腐败斗争形势和特点,着眼厦门反腐败斗争总体态势良好,但行业性、系统性权力寻租现象还比较严重,土地出让、工程建设、国企经营管理等领域腐败问题依然突出的现实,从维护特区清新*治生态和一流发展环境的全局高度,提出分领域整治工作理念。
其主要内涵:准确把握反腐败斗争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肃清行业领域腐败、教育挽救干部、重构*治生态为目标,对问题线索进行集中排查和全面梳理,把资金项目富集、权力寻租空间大、与民生关联度高、社会反映强烈的领域和部门作为重点整治对象,采取切口小、流血少、恢复快的“微创手术法”,集中力量,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整治,积小胜为大胜,为营造与经济特区肩负的使命任务相匹配的良好*治生态和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文章提到
在基本做法方面
厦门市纪委监委
从“精准分域”“深入查处”
到“综合施治”
初步形成一个践行标本兼治、
具有厦门特色、富有成效的
反腐败工作创新模式
在提出分领域整治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过程中,市纪委监委始终坚持辩证发展观和正确*绩观,明确并坚持相关工作思路和方法,从“精准分域”“深入查处”到“综合施治”,经历了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探索过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践行标本兼治、具有厦门特色、富有成效的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的反腐败工作创新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1
精准惩戒,形成不敢腐的震慑
审查调查不搞遍地开花,而是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个阶段盯住一个阶段的突出问题,在关键领域、薄弱环节上求突破,把腐败问题查深查透,达到点上爆破、面上震慑的效果。
1
一是聚焦重点。
通过拉网式排查,集中梳理日常监督、巡视巡察和审计发现的问题线索,逐个领域逐个部门扫描,全面分析把握相关领域部门的“森林”状况,为分领域整治绘制“导诊图”,寻觅最佳切入点。五年来,市纪委监委先后将环保、人防、规划、国土、公安、金融、国企、招投标等12个领域纳入重点整治。为做好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的整治,市纪委监委成立由副书记直接管理的工程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处置小组,集中处置全市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
2
二是深挖细查。
在严查国家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利益输送、不认真履职、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积极开展关联分析,着手“合并同类项”,破解行业“潜规则”。注重分析和把握发案单位的行业特点和发案规律,了解掌握发案单位的权力运行流程,抓住可能产生腐败行为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集中攻坚,查深查透,做到破一点、连一线、成一网,使案件查办从个案向窝串案纵深发展,有力肃清了重点领域的行业性腐败。比如,针对厦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存在利益输送,破坏市场公平秩序等腐败问题,先后查处腐败案件件人,涉案金额超过50亿元。
3
三是分类处置。
对于经查实涉嫌违纪违法的人员处置,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综合考虑问题性质、发生时间、造成后果、认错态度、配合组织审查、退缴违纪所得等情况进行区别处理,拔“烂树”、治“病树”,扶“歪树”。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人次;用好用足第一种形态,约谈函询、批评教育人次,占总人次的82.3%,第一种、第二种形态占比91.6%。十九大以来,先后有人主动交代违纪违法问题。
2
标本兼治,构建不能腐的环境
厦门市纪委监委调研督查组到市公安局车管所开展案后整改督查,检查有关整改台账资料(王嘉慧摄)
审查调查不是为了办案而办案,不做“一锤子”买卖。在查清个人违纪违法问题的同时,彻底摸清其单位长期存在的制度漏洞以及“潜规则”,督促整改,帮助纠偏,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全面构建依法行*、竞争有序、公正公平营商环境。
1
一是“一案双查”,压实责任。
对一些单位*组和纪检组实施责任追究。对一些典型问题通报曝光,强化震慑作用。通过追责和曝光,让整治单位的全面从严治*“两个责任”真正立起来。五年来,共对13个*组织和名应负领导责任的*员干部开展责任追究。
2
二是督促整改,完善制度。
厦门市规划委对监管项目进行事后的抽查,在放权的同时,确保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图为市规划委直属分局工作人员在某工地现场进行检查。(厦门市规划委供图)
市纪委监委对分领域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策,以专报形式及时向市委提出工作建议。比如,向市委市*府提出制定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负面清单的建议,引起市委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市委常委会审议清单,作为指导性文件予以印发。督促原市规划委全面清理项制度规定,保留53项、修订64项、废止项。重新出台《厦门市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条件核实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竣工规划条件核实的自由裁量权。督促指导市公安局推动车管所加强涵盖考试业务监管等“五大监管中心”系统建设,实现对车驾管理业务的全方位实时监管,使民警从掌握实权被“围猎”回归到主动服务社会的本位,驾校老板从跑关系要资源回归到努力管好驾校的本位。整治过的领域部门,先后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规范项,有效堵塞制度漏洞,*治生态都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3
三是跟踪“回诊”,防止反弹。
市纪委常委会坚持定期听取分领域整治专题汇报,每年组织对整治过的领域和部门“回诊”。班子成员和机关各部门按照对口联系和工作分工,加强对各分领域整治单位的跟踪督查指导。审查调查部门在查清个人问题后,与涉案单位一起认真分析发案原因、机制制度、*治生态等问题,形成一案双查报告和整改方案,并建立与监督执纪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由监督检查室监督案后整改,对整改走过场、制度只上墙不上心的,进行再提醒、再监督、再问责。
4
四是健全机制,同向发力。
督促被整治过的单位、部门*委(*组)制定全面修复净化*治生态的工作意见,做到全面整改、动态分析、定期报告;派驻纪检监察组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优势,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日常监督,经常与被监督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沟通交流,注重把握“森林”状况,不断巩固深化分领域整治成果。
3
强根固本,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分领域整治查处的一系列腐败案件,暴露出的一个共性也是根本性问题,就是*内*治生活不正常。*组织不抓*建,一把手不管全面从严治*,*员干部不讲理想信念,这是一切问题的“总源头”。为此,市纪委监委把协助职责摆进去,把协助*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加强*风建设、反腐败斗争主体责任作用发挥好。
1
一是督促发案单位加强思想教育。
结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不断强化“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督促*委(*组)采取民主生活会、案情通报会等形式,开展信念教育、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着力解决理想信念这个正本清源、固根守*核心问题。
2
二是以案为鉴加强警示教育。
厦门市*风廉*教育基地一隅(赵霞摄)
改版提升的厦门市*风廉*教育基地突出以案示警,集中展示*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查处的61个典型案例。持续在鹭岛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