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顶格处理混装混运行为厦门垃圾分类工
TUhjnbcbe - 2022/9/6 18:58:00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的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15/5762961.html

如今

垃圾分类已融入进了每个厦门人的生活

也让厦门的垃圾分类工作

持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近日

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

《年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点》

明确了今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的

目标、重点、要求等

其中包括

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

对混装混运行为顶格处理

全面推行定时投放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已整理好

减量化资源化水平

今年要明显提高

《工作要点》为今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

定了目标:

●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管理;

●多渠道、多举措做好生活垃圾源头减量;

●改善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环境,提升改造投放点,优化生活垃圾分类直运,严格错峰错时转运;

居民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吴海奎摄

●健全垃圾分类执法机制,完善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破解厨余垃圾处理低效难题,推行农村上门收运和厨余垃圾就地就近处理;

●自然村垃圾分类全覆盖,示范片区建设达95%以上,85%清洁楼完成功能转换;

在湖里区金山街道金安社区高林一里,48-53梯间的居民小广场上有一座智能环保垃圾屋,柯笛摄

●减量化、资源化水平明显提高,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走在全国最前列。

六个“进一步”发力

补短板强弱项破难题

今年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围绕六大重点展开

主要有:

1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社会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工作要点》要求,今年,我市各相关单位要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主体责任意识,强化基层*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作业公司力量,形成工作合力,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基层、深入群众。

吴海奎摄

要通过深化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垃圾分类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

各区在巩固示范片区、示范单位建设的基础上,要高标准创建可复制推广的样板片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2

进一步提升减量化水平

今年,我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责任分工,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生活垃圾减量工作。

如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推行净菜和白条鸡、鸭上市,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倡导“光盘行动”,机关无纸化办公,禁止、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等。

3

进一步提升资源化水平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像一些废塑料、废玻璃、废纸等低值可回收物,如果加以回收利用,将“变废为宝”,减轻垃圾处理系统的压力。

今年,我市将从六个方面努力

进一步提升资源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破解可回收物体系建设难题,健全可回收物尤其是低值可回收物收集、运输、处理、统计体系和*策保障机制;

二是推行农村厨余垃圾就地就近资源化,指导村民及蔬菜基地开展“种植消化”(菜叶、菜梗等沤肥还田)和“过腹消化”(喂食圈养鸡、鸭和猫、狗);

三是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处理技术,破解处理成本高、资源化利用低的困局;

四是建设绿化垃圾处理厂,建立全市绿化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体系;

东部固废处理中心,王协云摄

五是加强一般工业固废和建筑装修垃圾闭环管理。

六是做好医疗垃圾收运管理。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市卫健委做好医疗垃圾的闭环管理和专业处理;各区对废弃口罩收集桶加强管理和消杀,做到专车专运、专炉焚烧。

4

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规范管理

今年,我市将从四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

全过程规范管理

一是排查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盲区,提高城乡全覆盖水平;

二是规范投放点和收集容器的维护管理,进一步优化合并投放点,改善群众投放生活垃圾的环境;

三是完善生活垃圾直运。实行“不分类、不收运”倒逼机制,对混装混运行为顶格处理,完善四类生活垃圾分类直运App平台,开展错峰直运,严禁凌晨、午休时段收运,杜绝扰民现象,农村推行上门收运。

四是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并设置误时投放点。

5

进一步加强分类考评和执法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考评机制,形成了以考评发现问题,以考评促进提升的工作态势。

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禁区考评,增加条块、行业专项考评,同时,将考评结果纳入管理责任部门的绩效考核。

我市还将进一步强化垃圾分类执法,提高法规在垃圾分类中的影响力、震慑力,努力在全市形成“不分类、不敢投”的浓厚依法分类氛围,逐步形成依法分类的长效机制。

垃圾分类暗访员在小区暗访考评垃圾分类情况,吴海奎摄

6

进一步推进创新发展

垃圾分类工作既要延续传统的好经验好做法,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今年

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将从五个方面

积极探索创新

一是建设市、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

二是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链条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市、区两级数据互联共享,精准管理。

三是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创新,提高厨余垃圾、低值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处理成本。

四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探索建立垃圾处理费用征收与产生量、垃圾类别直接挂钩的差别化收费机制,将垃圾处理费征收情况纳入考核,发挥垃圾处理费征收在垃圾分类中的杠杆作用。

五是探讨督导员替代模式,在确保宣传督导成效的基础上建立更为有力的长效管理机制。

垃圾分类督导员为居民提供帮助,林铭鸿摄

垃圾分类

你我一起行动!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吴海奎通讯员:李文林图片见署名

编辑:施璐玮值班主任:蔡萍萍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1
查看完整版本: 顶格处理混装混运行为厦门垃圾分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