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报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夜读小巷悠悠岁月长厦门日报
TUhjnbcbe - 2022/8/4 2:30:00
小巷悠悠岁月长04:40来自厦门日报

小巷悠悠岁月长

作者/赐珍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小巷凝结的时光,在记忆里疯长。

打小就在小巷子里生活。一米多宽的巷子,住着上百户人家。小巷的每一天都是在热情的招呼声中醒来。住在巷子里的主妇们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大门,因房子的大门都是相对的,开门打招呼就成了习惯,要是哪家迟一点开门或哪天没开门,对门的邻居就会纳闷:是不是出啥事了?接下来可能又是一整天的挂念和张望。

(图片来源:千库网)

小巷清晨最热闹的,就数那一个接一个挑担、推车小贩的到来。他们的叫卖声抑扬顿挫,或高亢或悠扬,此起彼伏,本就热火朝天的小巷被煨得烟火气十足。一番挑挑拣拣,讨价还价,你情我愿的买卖俨然成了“亲朋好友”的畅聊。

热闹了好一阵之后,家里的大人们急匆匆地上班去了,上学的孩子也呼朋引伴地出门了,闹腾的小巷开始短暂的安静。也该爷爷奶奶们出场了,他们或上菜市场买菜或帮忙晾衣服。小巷空间虽小,晾衣服却很方便。邻居们利用门窗相对的特点,把竹竿横架在彼此的窗框边,晾晒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就成了小巷的一道风景。碰到下雨天,若是对门的有事不在家,邻里自会帮忙收拾。没有距离,情更温暖。

小巷的房子窄而长,客厅厨房天井纵向深入,排列成狭长的空间,宛若平放着的竹竿,闽南人称之为“竹竿厝”,厝越往里越阴凉。若是住着自家的房子,日常起居自然宽绰些,租户就得因地制宜。

厦港小巷(摄影:曾欣悦)

小时候住的“竹竿厝”有四户人家。除了房间,客厅、厨房基本是开放式的,尤其是厨房。若说有界限,那就是各自有灶台和水缸。平日里,油盐酱醋常常是不分彼此的,有时客人来了,盛错饭、端错菜那是正常。经常是客人走了,洗碗整理桌椅才诧异:“我什么时候买了这个盘子?”“怎么少了一个碗?”交接对换,相互“嘿嘿”一笑,再聊上两句,亲朋好友似乎成了彼此的,互帮互助真是近邻胜过远亲。

窄狭的小巷,还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无论何时,一群年龄相仿的孩子,总喜欢在巷子里玩跳格子、跳皮筋、捉迷藏,年少的我们疯玩大半天都不觉得累,尽情地在那小天地里玩耍嬉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巷里的我们在东家长西家短的欢声笑语中、在李家菜张家饭的丰盛五味中长大了。如今,小巷安静了,年轻的一代大多成家立业另立门户,只有老一辈执著地守着老屋小巷。偶尔闲逛经过,几间屋子门微开,碰巧有人出来,一番端详之后,还是热情的招呼:“哦,你回来啦!要不要进来坐坐?”

风雨沧桑,记忆中的小巷,小巷中的记忆,无法抹掉的都是真情。

朗读者

李小梅,福建省海峡朗诵艺术团成员。

征集

★《夜读》栏目每周定期推出“闽南夜话”、“心灵夜悟”、“英文朗读”等,用多元化的节目,满足听众们多样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适合栏目朗读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欢迎推荐或投稿给我们。

★如果有适合夜读栏目的好声音,也欢迎自荐或推荐,让好声音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发送音频作品或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xmrbsbjczs

.
1
查看完整版本: 夜读小巷悠悠岁月长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