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宝姨去听了一场诺贝尔奖得主的讲座,本以为会眩晕无比、高深莫测的讲座,宝姨居然发现,它和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宝宝们都息息相关,为什么?请看下文。
来讲学的是谁?
昨天上午,郑大五附院能容纳三四百人的会议室,不仅座无虚席,过道和后排还挤满了人,本来宝姨的朋友用包提前占了两个位,结果扭脸就被人挪一边了,宝姨也能充分理解,因为这次讲座的嘉宾实在是份量太足。
且看他的身份——
今年64岁的马歇尔教授,是澳大利亚科学家,与罗宾·沃伦因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这种细菌在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中的作用,被授予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年,又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澳大利亚媒体曾报道,来自诺贝尔基金会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最受大众欢迎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前十位中,排名第一的是马丁·路德·金(年诺贝尔和平奖),巴里·马歇尔位居第二位,第三位是爱因斯坦(年诺贝尔物理奖)。
呃,居然比爱因斯坦还厉害。
为什么这么牛?宝姨的小伙伴——郑大五附院宣传科科长王凯写的一个小短文最通俗易懂:
幽门螺杆菌的独白:
我与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的故事
第一章:他发现了我
大家好,我叫幽门螺杆菌,我的模样很特殊,是螺旋状的,身高只有3.0微米左右,虽然我一直存在人类的口腔和胃,全球约有半数以上的人被我感染,仅在中国就有约7亿人,大名鼎鼎的诺贝尔生前就一直被胃病折磨。
但一直以来,人们都没有发现我的秘密,直到马歇尔教授和他的伙伴发现了我。
那是在年,病理学家罗宾·沃伦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了我,并且发现我的驻扎地——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我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年,身为澳大利亚消化科医生,马歇尔与沃伦合作,以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我确实与胃炎相关。此外他们还发现,我还舒舒服服地生存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第二章:他抓住了我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年4月,马歇尔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我的真身。为了进一步给我定罪,证实我就是导致胃炎的元凶,马歇尔不惜喝下有我存在的培养液。
昨天的演讲中,马歇尔还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我拿起它,一饮而尽。”
马歇尔做出痛苦的表情补充:“其实没什么味道,有点酸酸的,像醋那样,但之后很难受。”
吞下培养液7天后,他开始呕吐,“就像孕妇一样,早晨起床就吐。”
一段时间后,马歇尔通过胃镜检查证实自己真的得了胃炎,他然后通过服用抗生素和抑酸剂又神奇康复了。
当时同伴都说他“疯了”,想要阻止这场“人体实验”。
但想到当时澳大利亚每年都有人因胃溃疡而失去生命,马歇尔觉得他的观点越早被证明越好,再危险也是值得的。
当时,他还肯定没意识到,他抓住了我,其实是造福了全世界。
基于研究结果,马歇尔和沃伦这两名“大法官”提出我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学。年4月5号,他们的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成果一经发表,立刻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轰动。
第三章:他征服了我
不过,他们的结论直接挑战了当时的主流观点——“消化性溃疡是由情绪性的压力及胃酸所引起,只能够以重复的抑酸性药物疗程来治疗。”
但最后治疗效果说明一切。
年诺奖给马歇尔他们颁奖词是:“感谢马歇尔及沃伦开创性的发现,如今消化性溃疡已不再是一个慢性、通常无法完全治愈的病症,而是一个可以经由短期的抗生素加上抗酸性分泌药物治疗就能痊愈的疾病。”
如今,他正在研制可以喝的疫苗,希望能攻克更多疾病。
特别提醒
这个爱孩子举动其实是害孩子
看到这里,妈妈们可能会着急了,说了这么多科普知识,和我们小宝有什么关系,好那就书归正传,下面大家可听好了。
不知道当宝宝小的时候,你喂饭的时候,有没有自己先放嘴里嚼嚼在给小宝吃。
呃,宝姨先举手,我们家小朋友小时候吃鱼我就是如此,主要是怕刺怕刺啊。
没想到,身为一个老外,马歇尔教授非常了解咱中国家长的习惯。
他说,他在厦门就见到一位妈妈,这样给孩子喂鱼,可是在他眼里,这种行为很危险,而如果是咀嚼喂饭,威胁将会更大。
马歇尔说,虽然没有证据证明一起吃饭会传染幽门螺杆菌,但相比来说,孩子非常容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就是因为家长这种喂饭行为,而且在中国,这种行为还很普遍。
呃,所以,各位妈妈们,让我们都改掉这个坏习惯,爱孩子不能害孩子。
经常更换牙刷饭前便会洗手
另外,马歇尔还提醒,如果家里有这类病菌携带者,那最好还是实行分餐,当然,饭前便后吸收,这都是基本常识,不用再多说。
而牙刷这个细节大家也要注意,一般来说,一个月就应该更换。
而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其他家人都应该去做一个幽门螺杆菌排查。
===============================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郑筱倩记者宗雷文
河南商报记者张郁图
“家有小宝”由河南商报资深医疗记者倾力打造,除了海量育儿知识,还有精神大餐,加入我们,跟宝姨做朋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