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姨的故事》
文/图厦门日报厝边记者戴懿-07-09
想在厦门吃到几十年前原味的酱菜,一定要去营平路4号酱油店。这家酱油店有80多年的历史了,是厦门最老牌的酱油店,卖酱油和酱菜。
店主说,很多从香港、美国回来的人都要回到这里看看,买买东西,品品厦门味。
“营平路”曾经是郑成功士兵将士的营房,因此得名。读者小时候经常到这家酱油店,店里有两个“古早”(闽南话,这里可译为“有点年头了”)模样的勺子打酱油,大的勺子打一次就是一斤,小的是半斤。
记者找到这家酱油店,只见店里有几百种散装、袋装、罐装的酱料,陈阿姨说的那用了几十年的酱油勺子也还在,门口还摆着两个用了几十年的青瓷缸,装着新鲜的酱油。陈阿姨说,这里的散装酱料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按照传统工序制作的,因为没有加防腐剂,所以比较咸。
她介绍了用面酱制作肉酱的方法,先用油把葱爆香,然后加入香菇丝翻炒,再将剁碎了的虾仁放入锅中,加入适量面酱和开水、糖、味精,水开后加入碎肉,煮一会儿。做好的酱汁就可以用来拌面、配饭,味道特棒,一家三口只需要买半斤的面酱来做就够了。
这里的酱料、工具、工序都有厦门话的名字,要把这些厦门话都学会了,估计得花上一些时间。比如外地人叫的“荞子”,厦门话称露(jiao)。
----------以上摘自《厦门网》
陈阿姨跟酱打了几十年交道,学会了各种酱料的制作方法,不过,她最钟爱的还是沙茶酱。
从酱油厂退休后,陈阿姨自己在家专职研究制作起了沙茶酱。比起老一代人的恪守传统,陈阿姨更希望这种美味健康的调味品能像老干妈一样,能被更多的人喜欢、接纳和传承,因为这毕竟是一种比较能代表厦门的味道。严选优质食材,坚持纯手工熬制,不含添加剂,保证新鲜速递,这就是陈阿姨的原则。
很多人都认为,厦门的特产是馅饼、肉干、茶叶~但在厦门本地人心中,有一种美食是他们会首推给你的,也是他们心中认为的最地道的厦门味。厦门人乃至于整个闽南人,无论是漂洋过海赚钱打拼,或是异地求学,心中总恋恋不忘的就是那一口沙茶酱的味道。回到厦门的第一件事,除了去环岛路深吸一口清新的海风,就是去中山路老街,吃上一口地道的沙茶面!
这么多年过去了,沙茶酱是不是已经变成厦门乃至于闽南人的乡愁!
推崇厦门这一最古老的味道,也成了陈阿姨最想做的事了!
这就是陈阿姨沙茶酱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对于厦门地区历史,闽南文化推广的同时,也让更多人体验到沙茶的美味,一位厦门本地阿姨在家纯手工秘制的美味!
最后,别忘了,明天开锅!第三锅走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