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离开河南商报,未来还未确定,对商报十年相伴:唯有感谢、感谢、再感谢!
王攀
相伴十年,今朝再见。本不想多说,但承蒙领导、同事多年来关心和支持,不敢不言;同时,也是让外界关心的朋友知晓。
我已于年4月11日离开我所供职十年的河南商报,离职手续正在办理中;未来去哪儿还没确定,或许会赋闲在家休整,或许会寻找新平台再出发,一切看情况。
(一)
自从年到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现*法频道),我进入新闻行业,至今已有14年个年头。这期间,遇到很多重要的人。年,在经济视点报,被马云龙马老提携,因为竞聘演讲,他把当时还是见习的我提拔为理论部副主任,素不相识,如此错爱,莫大鼓舞。
而现任河南商报社社长孟磊,十年来更是对我耳提面命、悉心指导。孟总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开明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事实上,现在辞职,深感对不起孟社长。辞职信是另外一个领导签的,但我心里仍旧不安。感情,或许最终会让位于理性选择;但这种选择很痛苦,这种痛苦,不身临其境是无法体会的;不顾及感情的,也是无法体会的。
(二)
某种程度上,近两三年,我在报社,但也一直在做广播电视工作。是报人,也是广播人、电视人。这得益于河南商报领导的开明,允许我在做好报社本职工作的同时,做电台电视台的零星事情。
我不知道我现在这样讲,会不会让领导后悔,或者给其他纸媒领导有所提醒。但我觉得,在一个全媒体时代,这是任何新闻媒体和新闻人都无法回避的。尤其是在媒体融合的当下,新媒体形态多样,文字音频视频,这对于新闻机构和新闻人提出更高要求。
河南商报在多形态传播上,不仅思路开明,而且也一直在做。在全国报纸转型中,河南商报创新是排头兵。但现在,关键时刻,我掉了链子。心中实在愧疚。
(三)
接下来,我想调整一下。新媒体时代,无论再怎么变,两个不会变:一个是深度,一个是评论。把这两个弄好,就不怕失去机会。而这两个,最需要的是知识的积累。积累,当然少不了读书。
毕业后我曾有两次大规模集中读书的机会,一次是在年到年,当时是在郑州工学院(现郑州大学工学院老址),对着文化路的图书馆自习室,在那里,我和那些一届届考研的学生,一起度过了任性时光;第二次是年到年,因为一些原因没日没夜又读了三年;现在,又来了第三次……如果不加入新平台,我想我会非常享受家附近图书馆二楼那宽敞阅览室的气氛。
当然,无论如何,我都会继续我的新闻评论工作。我会自己做,或寻找平台,我不知道最终会怎样,但有一点是必须的,那就是,我会好好的。
(四)
再次感谢河南商报,感谢报业集团领导。
谢谢孟社长,谢谢报社各位领导。
年4月12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