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报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庆丨生鲜被唱衰这几个本地创业者却在赚
TUhjnbcbe - 2021/7/8 17:24:00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创客君说

虽然生鲜电商被业内一片唱衰,然而在重庆本地,也不乏佼佼者,关键在哪里?

网上下个单,新鲜的有机蔬菜瓜果配送到家。

移动互联时代,这样的买菜方式被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所选择,而食材配送平台竞争也步入白热化。

业内一片唱衰。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公布数据称,全国95%的生鲜电商都在亏钱。那重庆本地的创业者呢?

与大型电商合作的

靠平台的运费补贴支撑

赚的钱还不够支付配送员工资

近年来,生鲜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

在渝北经营一家生鲜配送公司的李详生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跟某知名电商旗下的生鲜电商合作,主要负责两路周围的订单配送。“从入驻开始合作到现在,最多时一天接20单线上业务,差的时候一单没有,还都是散户。遇到一单几块钱的业务时,就得自己掏腰包补贴运送费用了。”李详生感叹道,之所以继续做这个赔本生意,第一是冲着电商的噱头,第二是平台会根据配送距离的远近,采取最高15元/单的补贴,“但那也是杯水车薪,一个月赚的钱还不够支付一个配送人员的劳务费”。

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仅1%实现盈利、4%持平、88%略亏、剩下的7%处于巨额亏损状态。简单来说,高达95%的生鲜电商企业都在亏损。

做了5年传统生鲜配送生意,李详生对这个行业的成本和利润了如指掌,但首次接触到生鲜电商,他却摸不着头脑起来,“你说,他们(平台方)这么砸钱,就只是为了赚吆喝?”

自建平台与社区合作的

消费者按月下订单

按批次配送将物流成本固定下来

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生鲜电商被业内一片唱衰,然而在重庆本地,也不乏佼佼者。

“目前,我们在主城区已经有多个会员,和个社区达成了配送合作,每周要向主城区供应超过3吨的新鲜蔬果。”“阿绿菜园”负责人张家海告诉记者,按照一个三口之家平均每个月元的菜钱计算,平台上多名会员,每月要消费超过50万元,“这还只是平台上线一年的发展业绩,未来将拓展重庆以外的市场,”张家海说,目前平台已经实现盈利。

据张家海透露,能实现盈利,关键是做好了两点:

第一:建立自己的蔬果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蔬果的高品质。以“阿绿菜园”为例,在开县和云南西双版纳都设有生产基地,面积超过1万亩。

第二:尽量将物流成本“固定”下来。为此,“阿绿菜园”采取与社区合作,自己的工人按规格打包好蔬菜,再由公司的12辆货车按照每周两次的频率,将产地的蔬果直送到社区合作商户,社区附近的消费者都是按月下订单,然后一次性可以带2~3天的菜回家。如此一来,只要不增加社区,每月的物流成本都是相对可控的。

正因如此,10月12日,“阿绿菜园”宣布获得了贵州最大菜企黔园滋味的万元天使轮投资。

自建线上线下的

发展实体店用作仓储和售后

将物流成本降下来

和“阿绿菜园”比起来,主要售卖农场直供有机绿色蔬果、土鸡、土鸡蛋的名为“芊然5A”的农产品平台电商之路就走得没那么顺遂了。该平台的负责人之一何福宽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上线至今,合伙人和投资方投入超万元,“前期走了一段很长的弯路,今年转型后才逐渐盈利”。

何福宽所指的转型,是由纯线上生鲜电商平台转为线下实体店加电商的模式。他表示,做纯线上电商平台最大的弊端就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在没有达成规模化市场前,成本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蔬果的价格高,缺乏竞争力”。

为了解决物流和仓储问题,何福宽和团队开始在线下实体店上下功夫。他们没有选择和社区店合作,而是开设了自己的蔬果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方便客户选购产品,还能做售后服务,其次,店铺还能充当仓库的作用,并辐射周围3公里内的社区”。

何福宽展示了一组数据,第一家社区店从今年4月正式开张,目前的线上加线下月销售额总量已经超过了15万元,毛利润在30%左右。他们的目标是在主城区开设家实体店,覆盖主城大部分社区。

声音

生鲜电商市场广阔

关键解决模式之惑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尼尔森的报告,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或将在未来三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年有望超过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目前,生鲜食品在我国的电商渗透率还不到1%。

但由于行业同质化严重,盈利者少之又少。对此,重庆大学教授曾国平表示,在当下消费升级的当口,围绕健康、绿色、安全的“绿色经济”,在本地蕴含巨大的市场。但他也指出,生鲜电商要成功,不是单单依靠雄厚的资本、奇葩的创意或优质的服务就能一步就位,需要线上线下联动,找准独特的定位和发展模式。

临空都市报记者杨康平

创客汇(加群时请备注实名+项目)

新品汇(商家+创业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丨生鲜被唱衰这几个本地创业者却在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