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30余位福州日报小记者团走进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在酱文化园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酱文化园、豆豉DIY,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知识画卷在小记者心中展开。古龙之行,小记者也将丝丝感受化为文字,记录这难忘的酱文化之旅。
不经日晒夜露怎得好酱扑鼻香
登上古龙酱文化园的木栈长廊,不禁眼前一亮。这个能容纳6万多口酱缸的晒场近5万平方米,而酱缸的数量也使得其获得了“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称号。酱文化园吸引了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寰行中国》、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快乐汉语》、新加坡电视台《你是福建人吗?》、美食电影《味道中国》等节目组前来录制。如今,古龙酱文化园已经是国家级AAA旅游景区、福建观光工厂、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闻到晒场上的浓浓的酱香,众人的好奇之心瞬间被点燃,“酱油的香味是怎么来的?”……古龙始终坚持古法酿造,“我们的酱油酿晒工艺采用的是日晒夜露、微生物发酵酿造的传统工艺,是从唐朝延续下来的。”最少要经过一年酿晒,半年醇化,半年沉淀,才酿出乌金、温润、回甘的酱油。该项工艺被列入了“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听到这里,小记者纷纷感叹,小小的一瓶酱油原来凝结这么多心血,对晒场上工作的师傅们的敬佩又多了一分。
小记者作文登选
*豆历险记
鼓山苑小学四年(6)班李涵潇
我是一颗来自东北的小*豆,今天我去参加我们这里的第一届选美比赛,我满怀期待地站在队伍中等待主考官的选拨。主考官开始选拔了:“你,太胖,出列!”“你,太瘦,出列!”“你,太矮,出列!”我看着同伴们一个个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队伍,心里忐忑不安。主考官来到我的跟前,端详了一会,说道:“你,很好,留下!”我十分高兴,站在队伍中等待着其它同伴们被选出来。过了一会了,一群五官端正,体形匀称的小*豆跟着一位工人上了火车。在火车一阵阵地颠波下,我昏昏欲睡。当我再次睁开双眼时,我已到了遥远的福建厦门。
突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前方是一片五万平方米的大晒场,上面整齐地排列着大约六万个酱缸,每个酱缸的头上都戴着一个两层的斗笠,活象数不胜数戴着斗笠的功夫熊猫站在操场上练功。我定睛一看,斗笠上还摆出了古龙的字样。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厦门古龙食品有限公司,已有百年历史了。
这时,一位工人把我们带进了生产车间,接着把我们放入了一个大盆子里。突然,一盆水狠狠地朝我们泼来,我和同伴们都被淋成了落汤鸡。慢慢地,水没过了我们的头顶,我和同伴们个个都冻得瑟瑟发抖,一动也不能动,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我们的身体都变胖了好多。我们刚泡完了冷水澡,马上又来了个桑拿浴,汗蒸了三四个小时。刚汗蒸完的我们就被工人带到常温下降温,待到我身上的温度降到38度左右,他们又把我们的全身都均匀地裹上一层面粉,活象一个个小雪人。我们被平铺在笳笠中在3公分厚度,置于木制醅架上,每天都有人过来给我们翻身一次,让菌丝成长包在我们的身上,72小时后,我们就可以走出醅间了。紧接着我们被倒入晒缸中,每缸约62公斤,然后加入17度的盐水,根据酱体的成色和气候,调整掀盖的时间,日晒夜露需一年。
经过一道道工序,我终于成为了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调味品——酱油。
酱园游记
晋五小五年智班何源
看着车窗外飞驶而过的景物,我的心思早已飞到了我们这次的目的地——厦门古龙酱文化园。
车刚停稳,我们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朝着大晒场的方向飞奔而去:映入眼帘的是那6万多口的酱缸,总面积近5万平米的大晒场,晒场上的每口缸都戴着一顶“帽子”,它们有一部分被摆成了“古龙”的字样,就如同戴着头盔的士兵,排着整齐的阵型,随时听候将*的命令,准备战斗!这晒场真不愧有着“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称号啊。
我们踏上木栈道长廊,一侧悬挂着一幅幅制酱工艺流程图:选豆——泡豆——蒸豆——拌面粉——入醅间——翻醅——入缸——日晒夜露。接着,我们参观了中国酱的历史,了解了怎么做腐乳、豆豉等,不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DIY做豆豉了。
没等坐下,我立刻开始打量做豆豉的工具:一杯盐、一个空玻璃瓶、一小瓶酱油、一个大塑料盆里有个漏盆、三瓶大酱油和一杯已经发了酵的黑豆。“这还是黑豆吗?我印象中的黑豆就像一颗颗椭圆型的黑珍珠呀,发酵完怎么外面穿了一层白衣了?”我心里暗自嘀咕。“大家先把黑豆洗干净,不能太用力喔,否则豆子会被洗破。”这时指导老师发话了。我小心翼翼搓着它们,洗好后用漏盆把水分沥干,把它们一一装在玻璃瓶里,放入盐,直上下左右摇晃。直到盐完全融入到黑豆里,就可以把大酱油倒进瓶子把豆子淹没。
以上这些步骤我们都顺利完成了,可最后一个步骤却让我们犯了难:用油纸包好玻璃瓶再绑上金丝绳。我们弄了半天也弄不好,这时指导老师说可以让家长们来帮忙,我便让妈妈来帮忙。在我们的合力下,一瓶豆豉就好了,不过我还有一个疑问:那瓶小酱油是干嘛的,是让我们带回家吃的吗?指导老师解决了我们的疑问:“大家面前还有一瓶小酱油对吧,告诉你们,你们做的豆豉还不能食用,还要晒天才可以食用,在晒的过程中,豆豉里的酱油会一点点地减少,到时你们就要用这瓶小酱油加进去就行了。”我们很吃惊,竟然还要晒天?做一瓶豆豉真不容易啊!
通过短短半天的酱文化园的学习和参观,让我了解了制酱的整个工艺流程,并且深深体会到了酿造师傅的“工匠精神”以及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
福州日报年6月17日第12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