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编辑:武芸萱
连日来,京城一哈尔滨两地奔波,各色人等,各种饭局,都是生意,了无情趣!
吟到恩仇心思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自古以来,都是读书人最长情!也最无力!也最多艰!一介书生,在浊世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不污垢满身,真的“好难”;坚守内心,保持清醒,真的“好疼”,但值得!人到中年,能说出口的都不是事;说不出的都是疼。
作为一个八十年代的“做鞋”(作协)主席,以及经历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短暂的“文艺复兴”的过来人,说实话,我对当下文人的集体墮落是灰常失望的。我特别赞同同道中人的一番话:
“当世界沉入冰冷,文字应该是有温度的,她使人性始终保持温馨,免于沉沦绝望的冷酷。
当世界坠入罪恶,文字应该是有态度的,她会不惜铸骨为剑,滴血为墨,直面黑暗,捍卫人性的光明一面。
当世界落入地狱,文字应该是有生命的,她化身种子,播散在鲜血和死亡的缝隙,在历经磨难之后,得到救赎,繁衍出神的子孙......”
然而,几乎在所有的不公不义不平不正的事件上,都听不到鸡国文人的发声。知道不,盐的作用首先是要有咸味,而不是有甜味!
有病才愿意一天到头的谈*治!如果是清明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国家,我会远离*治读书游玩潇洒。但如果这个社会太邪恶了,如果再不谈*治,再不发声,都噤若寒蝉,那就一点点希望也没有了!正因为有仰望星空的人,有忧国忧民的人、有为不公奋臂疾呼的人、有不甘沉沦的人...就像黑暗中一盏盏豆灯一样,刺破如幕的黑暗,告诉众人——有我在,陪你到天明。当黎明到来,众人觉醒,安需灯哉?如是如斯!
“那些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当走的路,他已经走尽;所信的道,他也已经守住了;公义的冠冕,必将为他存留。如流星闪耀,照亮暗夜,虽不能改变恶寒,但希望之光划过,温度仍在。有花开放,令撒旦惶恐,即便凋零,也不减浓香。我辈苟且,他自去远方,来不及相送,却终将相逢,惟愿好走,并无遗志可继承,再见.......”
这段话,看得我泪流满面。当年,对岸的播火者殷海光先生也说过这样一段话:“知识分子是时代的眼睛,这双眼睛已经快要失明了,我们要使这双眼睛光亮起来,照着大家走路。”中华文明之所以几千年薪火不灭,是因为在最黑暗的时代仍然有众多士人不惜燃烧自己的生命,也想尽微弱之光去照亮中华民族的前程!
程凌虚,笔名凌虚,资深记者、专栏作家、知名地产评论员。年8月出生,江西乐平市人,现居厦门。现任《厦门商报》记者、《享房网》总编辑等职。兼任澳大利亚《东方地产》报地产专栏主笔,福建《海峡商业》、《市场了望》杂志特约撰稿人,厦门电视台、城市T频道、厦广交通台特约评论员、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授课老师等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作为新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引进厦门,参与创办《厦门商报》。率先创办厦门平面媒体《房产周刊》。本世纪初转行新媒体,历任《读客网》、《厦门房地产联合网》、《厦门网》等门户网站高管,并率团队创办《房友网》、《社区楼》、《享房网》等地产网站。
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先后在中央、省、市各大媒体发表余万字新闻、文学作品,获中央、省、市新闻、文学奖50余件。(消息《泼墨挥毫酬爱心》、通讯《徐财福们办学记》获第三届江西新闻奖一等奖,散文《吴音》获浙赣十四地市报刊征文一等奖)。每周均有观点见诸厦门乃至闽南报刊、电视台、电台、移动电视以及国内外主流网站。历时5年房地产观察、研究专著《中国房地产真相》即将出版。
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