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简介
邱雪玫,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话语语言学、词汇语义学、汉语新词语。主持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独著、合著、编著、译著各1部)。专著《汉语话说结构句法学》获得“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荣获年“徐州市优秀女教师”。
论文
LUNWEN
XUANCUI
选粹
“微”词族的
形成轨迹
及语义演变
年8月,新浪网将“微博”这一新事物推到中国网民的视野前。一时间,亿万人开微博,微博火了。基于“微博”的“微”族新词,如雨后春笋一般漫山遍野。年,迎来“微博元年”;年,“微”字入选“海峡两岸年度汉字”;①年,“微”字荣登“中国娇子新锐榜”,再次成为“年度汉字”。②网络通讯的新技术,促使我们步入了“微时代”!对“微”词族的研究,也就提上了日程。③
一“微”词族的形成轨迹
以“微”字造词,汉语中早已有之,如“微小、微笑、微弱”,一些专业术语中也有“微××”。如:
(1)“微表情”是心理学专业术语,指不到五分之一秒的表情,但通常却含有丰富的信息。(查字典网)
本文研究的是基于“微博”的“微”,以“微××”格式批量制造并形成新微义的“微”词族。
(一)萌生阶段:微博的引进
“微”词族的形成,是近年来微博流行的结果。“微博”是“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年,美国推出全球首个微博Twitter服务器。年3月,博客创始人威廉斯(E.Williams)的公司推出微博服务。年,先是王兴创办带有微博色彩的饭否网,后是腾讯的即时微博滔滔上线。这些试水产品在年7月停止运营。直到年8月14日,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9月25日开始供用户使用,微博才正式进入中文网民的日常生活。其后腾讯(年4月1日)、搜狐(年4月7日)等相继开通此类服务。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时尚·一个术语”,“微博”迅速传遍中国。在微博中诞生的热词,随着微博效应也迅速走红网络。
毫无疑问,“微博”服务的开通,开启了“微”词族形成的大门。在开通初期(—年第一季度),新出现的“微”格式词,主要有“微客、微民、微群、微管”等。最初出现的是“微博××”格式,如“微博打拐、微博招聘、微博问*、微博体、微博门”。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作用下,人们很快从“微博”一词中截取出“微”。只要遇到与微博相关的事物或现象,即冠之以“微”。随着微博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与“微”搭配的对象越来越多,一个以“微××”格式为标记的新词族崭露头角。
(二)发展阶段:微博热的形成
年的中国,很快掀起一股微博热——“今天你微了吗?”成为网络流行语。年第二季度,微博用户已从万猛增至1.95亿。此后持续升温,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用户达5.07亿;年上半年,新浪微博用户达5.36亿。微博的身影频繁出现于各个领域,俨然成为人们,尤其是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年被宣布为“微博元年”的同时,“微”族词的发展迅速走上了快车道。
通过各类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及社会调查,整理出一份“微××”格式新词清单(年12月—年5月),所计年份为该语料的网络发表年份,详见表1。
《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连续两年将“微”、“微博”列入高频汉字和高频词,并指出通过“微博”衍生的“微××”格式词语特别活跃。在、年的年度新词语中,还列举了出现频率较高的“微小说、微电影、微喜剧、微力量、微时代、微民”等一批“微”族词。
在这一阶段,各种媒体,包括一些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等),都开始接纳这些新生的“微”族词。与此同时,“微××”格式现身的领域越来越广,如:
经济:微营销微卖场微价格微批发微支付
公益:微公益微慈善微基金微志愿微打拐
文化:微电影微小说微文化微历史微阅读
科技:微移植微整形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