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是南昌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无项目、无科研、无比赛、无奖学金,绩点2.69/4、排名80/,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的本科过得一塌糊涂,浑浑噩噩,各科都只是不挂科,也正因为本科过于虚度,才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定。
一志愿报考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系人工智能,总分,和数学我考得很差,所以经验贴显得苍白无力,但我坚信我用的方法是正确的,只是奈何我考砸了不够有说服力。
回顾我的整个考研过程,从备考时的踌躇满志,到考完第一天后的胸有成竹,再到考完第二天的万念俱灰,最后又到出复试名单后燃起的熊熊斗志,到最后得知拟录取后的波澜不惊。
整个考研走下来,我成长了许多,尤其是初试完我估计我大概率二战后的那段灰暗日子,我想了很多很多,关于未来,我一片迷茫。
不过所幸我最后还是上岸了,这感觉就像是死而复生,我觉得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最合适不过。
对了,我和我女朋友是今年一起上岸厦大的,四年前,她是我的高中同桌,高考我比他低9分,虽然志愿是我们一起讨论的,但最后我们分别在不同的大学不同的省份念大学。
大学异地四年,早在大一我们便决定研究生要在一起了,大概是20年底,我们就初步决定考厦门大学。
考研期间我们仍然每晚都会视频,聊一些考研上的事,互相抽背英语单词,互相考政治。
我考研“失败”那会,我觉得我好对不起她,感觉我马上就要失去她了,她就一直安慰我,好在最后我俩都上岸了,对我而言真是一次新生。
考研备考期间还没谈恋爱的,就先别谈了,在谈的话尽量保持感情稳定,否则影响备考,最好的状态是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关于择校,尤其对于统考的同学来说,择校是有些博弈在身上的。比如去年的科憨,今年的科聪。
其实择校看平均分意义是不大的,比如厦大AI系,各科平均分74、84、、,总平均分分,但实际上我只考了分,复试名单上是第26/48(48录取40个),所以同学们不要对复试线不屑一顾。
复试线其实是很重要的指标,平均分对于你能否录取意义不大,但是它可以横向对比院校考研难度,我认为录取名单中后50%人的平均分是真正决定你能否上岸的,可以登录院校对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