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商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0多万封感谢信,背后的暖心故事 [复制链接]

1#
克白灵苏孜阿甫片价格 http://m.39.net/pf/a_4340651.html
尊敬的福建省*仲咸基金会领导:

你们好!感谢你们对我们贫困学子的关怀,我叫张**,是诏安一中高一(8)班的学生,我出生在农民家庭,父母外出谋生,家里经济较为拮据,你们的资助对我来说,就像是雪中送炭,也是对我精神上的鼓舞和鞭策……

一顶用了30年的帽子

10多万封学子寄来的感谢信

在南安市*仲咸纪念馆里

被誉为“中国慈善第一人”

的*仲咸老先生

生前的影像资料和遗物悉数展出

令无数到纪念馆瞻仰的人肃然起敬

▲*仲咸纪念馆内,一面感谢信铺就的墙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人物名片*仲咸(.1-.7.30),印尼籍华人,祖籍福建省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著名爱国华侨、企业家、银行家、慈善家,福建省*仲咸教育基金会的创立人,“养金母鸡下金蛋”捐助模式的首创者。他将一生积攒的亿万财富奉献给祖籍国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福利事业。

去年

作为厦门思明嘉莲街道辖内爱心机构

*仲咸基金会

在对口临夏扶贫工作中

捐款10万元

▲嘉莲街道*工委书记蔡传强为*仲咸基金会授牌

近日,小编来到

位*莲街道的必利达大厦

探访了*仲咸老先生的故居

向他生前的助理刘清影女士

了解到了老先生的爱心事业

远渡重洋落“业”归根

年,*仲咸出生,因家贫,他15岁离乡背井,南渡印尼谋生。在印尼,他从做农活、养猪、当水手开始,涉足的行业涵盖农业、航运业、纺织业、造纸业、银行业、房地产等,最终成为印尼华人中首屈一指的富豪。年和年,他先后斥巨资在南安和厦门各建造一幢“必利达大厦”,并以物业出租的经营形式获取收入,为公益活动提供稳固的资金保证。年,*仲咸在事业如日中天时,毅然变卖了海外所有财产回国,年定居厦门,专心做公益。年,为了进一步扩大捐资助学的力度和覆盖面,*仲咸创建了福建省*仲咸教育基金会。次年,他再次作了一个重大决定——*仲咸和夫人在厦门市公证处立下遗嘱,除了留给几名子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外,将其在海外打拼近70年积攒的财产(时值5亿多元人民币),全部捐赠给福建省*仲咸教育基金会。

基金会运用南安、厦门两座必利达大厦等财产从事物业租赁和理财投资等,实现“自我造血”,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收入,持续为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作贡献。

*仲咸把这一模式

形象地比喻为

“养金母鸡下金蛋”

至今,*仲咸先生

及其创立的基金会捐资教育

文化、卫生、扶贫救灾等

社会公益事业累计

6亿多元人民币

▲*仲咸功勋卓著,收获满满荣誉

薪火相承慈善花开

从年开始定居直至过世

必利达大厦承载了

老先生的太多爱心故事

走进大厦32层

这里一如往常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有的在做饭

有的在整理老先生的照片资料

有的在联系学校对接爱心帮扶事宜

一切井井有条

像是老先生依旧在世时的样子

据*仲咸先生助理刘清影介绍:

和挥撒亿万家财做公益的气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仲咸个人生活却十分俭朴,家里极简的装修风格,卧室狭小,夏天热得满身大汗也舍不得装空调,衣服是路边淘的,出行轻车简从。

▲*仲咸的家装修极简

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

是*仲咸的八十大寿

花了80元操办

中国人都很重视八十大寿

但是*仲咸摆摆手说不要浪费

没有任何操办的意思

最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

凑了80元买了个生日蛋糕

*仲咸的八十大寿

才算有了点生日气氛

▲*仲咸(坐者)八十大寿,基金会工作人员凑80元为他买生日蛋糕

“我们周围老板都是穿戴名牌、出门豪车接送、头等舱,但是老先生总说,这笔钱要是省下来,又可以救助多少个孩子上学了。”▲*老先生生前的笔记本,记满了当年购买*金的换算比例

学子书信视为珍宝

先生在厦门与世长辞

但他一手创办的教育基金会

和他的爱国奉献精神

还在源源不断地帮助更多人

▲满满当当受助学子寄来的感谢信

从背井离乡艰苦创业到

成为富甲一方的商贾

从捐建家乡仙都小学到

面向全省老区山区的奖教助学

从用结余资金做公益到

不断变卖海外资产、倾家创办基金会

……

一生捐建60栋大楼

无一座有自己的名字

*仲咸却把十万封感谢信

当一生最大财富

如今,在必利达大厦边上的

鹭江新城小学外墙走廊

有一条关于*仲咸先生的爱心事迹展示

路过的孩子、家长、居民

都在感受着这位爱国华侨的“大爱”来源:嘉莲街道、福建省*仲咸教育基金会、《海丝商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